民生落笔见温度 普惠共享暖民心——临夏州注重普惠共享着力增进民生福祉述评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今年以来,州委、州政府始终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办好民生实事,加强社会治理,在普惠共享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州人民,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厚度、有力度的民生答卷。
灾后重建:筑牢安居富民民生根基
灾后恢复重建事关民生工作力度与温度,我州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抢进度,以精益求精的责任感保质量,真正把灾后恢复重建工程打造成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富民工程。
紧盯硬承诺,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召开3次州指挥部会议,调度推进项目建设、产业培育及群众服务等工作,严格落实清单管理、领导包抓和专班推进机制,抢工期、赶进度、保安全,确保270个纳入国家总体规划的项目9月底前全部竣工、11月底前全面完成验收。
强化服务管理,开展安置点消缺专项行动,完善安置点服务功能,让安置点不仅是“居住点”,还是“幸福家”。
加强重建产业项目管理运营,积极实施“光彩事业积石山行”活动,引培劳动密集型企业,推动后续扶持产业项目覆盖82.2%的安置群众,包联服务机制不断完善,促进群众稳定增收,实现群众安居、产业重构的美好愿景。
四维发力:擦亮品质提升民生底色
我州聚焦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人居”四大领域,出实招、求实效,推动民生保障从“有”向“优”跨越。
就业优先稳住民生基本盘。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千家万户的期盼。全力落实稳岗拓岗政策,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力度,通过事业单位招录、企业招聘等方式,完成全年1.7万人的城镇就业目标。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举办就业援助月、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招聘等活动,1.22万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新增城镇就业9931人,输转劳动力57.72万人,以实实在在的数据稳住群众“钱袋子”。
教育振兴点亮未来希望。教育是地区长远发展的治本之策。加快教育振兴步伐,全力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升本工作,双城高级中学将于秋季学期开学,兰州工商学院永靖分校年内全面建成。今年中考十科合格率较去年提高3.2个百分点,高考本科上线率较去年提高2.29个百分点,“C9”“985”“211”等重点院校录取我州考生人数实现历史性突破,重教尚学氛围更加浓厚,厚积薄发效应逐步显现。
健康守护筑牢生命防线。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是普惠共享的题中之义。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更好发挥紧密型医联体作用,构建公平可及、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州中医医院、州妇幼保健院分别完成三甲、三乙创建省级现场评审,8县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有序推进,医疗服务能力提质升级,群众健康成色更足。
宜居环境雕琢幸福底色。围绕“住有所居、行有所便、乐有所去”,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实施城市老旧小区改造3865户、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1260户,有效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围绕住房出行、体育健身及读书休憩等需求,完善基础设施,推进资源共享,打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加快建设人人向往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温情兜底:织密扎牢民生安全网
民生的温度不仅体现在“锦上添花”的发展成果中,更体现在“雪中送炭”的兜底保障中。我州始终把兜牢民生底线作为重要责任,通过精准施策与制度完善,织密覆盖全民、兜底有力的民生安全网。
精准兜底暖人心。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重度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老年人互助幸福院及普惠托育等项目,关心困难群体生活,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455.3万元。深入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干部走访探视4.09万次、解决困难和帮办实事1.2万件,让“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的阳光照亮每个角落。
制度保障固根本。严格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三年增长计划,动态调整医保待遇标准,开展公益慈善组织规范化建设;巩固脱贫成果,完善常态化监测帮扶机制,突出因病、因灾等特殊困难户,精准做好帮扶救助工作,稳定消除风险,让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压茬推进政府债务化解、企业账款清欠和金融机构化险工作,加强欠薪问题治理与房地产市场监管。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9万件,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保持安全生产四项指标“三降一升”,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
当就业保障托起稳稳的饭碗,当优质教育点亮少年梦想,当健康服务守护万家安宁,当兜底保障传递社会温情……这份用实干书写的民生答卷,是临夏奋进新征程的深厚底气,更凝聚着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的磅礴力量。普惠共享之路,临夏步履坚实,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