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县:绿荫生金 产业富民——林果产业带动林下经济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盛夏七月,东乡县唐汪镇广袤的林间地头一派生机盎然。近年来,该镇依托享誉陇原的“唐汪大接杏”等优质林果产业基础,不断探索“林下文章”,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餐饮、林下产品加工经营等多元化林下经济模式,不仅有效盘活了林间空间资源,更开辟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助力群众稳定增收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昔日林下闲置的“空白地带”,如今成了增收的“聚宝盆”。当地引导农户充分利用林下荫蔽、温湿适宜的小气候环境,科学规划发展林下种植,积极探索“林+药”“林+菌”等新模式,有效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和综合产出。
“今年,我在杏树底下种了点豆子、马铃薯,最近来杏园采摘的游客也多了起来,他们在采摘杏子的时候也会买点新鲜蔬菜,一年下来,能收入一万多元。”唐汪镇张家村村民马菊兰说。
今年,唐汪镇在林下种植了千亩油菜花,给游客们带来了“赏花、避暑、摘果”的全新体验,“上林下花”的立体景观也成为了唐汪镇乡村旅游的“流量密码”,随着杏子采摘进入尾声,这些林下油菜即将迎来丰收,为群众开辟新的增收渠道。
花果飘香引客来,杏林深处藏风味。走进掩映在杏林深处的农家乐,“东乡手抓”肌理分明、肥而不腻;以“杏花鸡”“林下跑山鸡”为主料的大盘鸡香气四溢;用现采的野生菌、林下蔬菜烹饪的时令小炒鲜嫩爽口;本地土蜂蜜调制的饮品甘甜润喉。
唐汪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依托“东乡贡羊”“东乡手抓”品牌效力,积极发展林下餐饮产业,将自然生态、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新模式。如今,“树下一壶茶,果香伴手抓”已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
“暑假到了,听说唐汪的杏子熟了,我们全家就想着来品尝一下,这儿的手抓和大盘鸡也非常好吃,我们准备多待几天。”来自兰州的小朋友杨凯萱说。
汪家社区三虎休闲茶园负责人汪豪说道:“近些年来,东乡杏子采摘节的名气越来越大,来唐汪镇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今年我们利用自家杏林空地,修建了这个茶园,每天来我们这儿的游客基本上稳定15桌左右,他们既可以在杏园里采摘杏子和新鲜蔬菜,也可以在树下品尝东乡手抓、大盘鸡等特色农家菜,每天营业额在3000元左右。”
据统计,今年来,唐汪镇有130处休闲茶园、5家民宿“依林而建”,且各具特色,为游客带来丰富多元的体验和乐趣。
要让林下资源的价值最大化,精深加工和品牌化经营是关键一环。唐汪镇通过积极扶持引导,推动了林下产品从“原字号”向精品化、品牌化迈进。
在伊生源食品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今年杏产品加工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近日即将开工生产。“我们公司目前加工的杏子系列产品主要包括杏干、杏仁和杏脯三大类。2024年我们的总产量达到35吨左右,实现产值约8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北京、海南、山东、新疆、甘肃等地区。今年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预计加工杏子50吨,产值将突破100万元。”伊生源食品有限公司车间主任牟秀英说。
近年来,唐汪镇以创建和美乡村为目标,多维度、有力有效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镇长张翼萍表示:“产业结构调整是唐汪镇发展的重要一环,依托丰富的山川杏林资源,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今年种植1000亩油菜、200亩芍药,在杏树底下新配套建设130处休闲茶园,有效延长旅游季,提高农业产业效益,既满足了游客多样化需求,又为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助力乡村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从林下种植的蓬勃生机,到林下餐饮的烟火人气,再到林下产品加工经营的链条延伸,唐汪镇以“林”为基,巧做“立体文章”,让片片绿荫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林下经济的多点开花、融合发展,不仅壮大了特色产业规模,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更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全县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