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县沿川经济带开发建设系列报道之五 基础牢 产业兴 生活美——那勒寺镇乡村振兴 跑出“加速度”
食用菌大棚内工人正忙碌采摘,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整洁村道上孩童欢笑奔跑……盛夏时节,走进东乡县那勒寺镇,一幅充满活力的乡村振兴画卷映入眼帘。
生产工人马存霞满脸笑意地说:“以前我只能在家务农,大棚建成后我来上班,一个月能挣三千块左右,在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东乡县伊淼食用菌种植基地成为她的“幸福靠山”。这个占地600亩、拥有331座大棚的基地,年产量达140万斤,产值突破3400万元,带动350余人就业。
今年,基地创新经营模式,143座新建木耳大棚由12家农户承包。伊淼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庆介绍说:“公司不仅免费为承包大棚的农户提供菌棒、技术指导,还帮助农户统一销售。单棚年收入超万元,一个农户承包十棚,年增收可超十万元。”后续,95座香菇、木耳大棚及93座温室大棚也将陆续纳入承包计划,越来越多农户将化身产业“当家人”。这种创新模式,既激活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又让企业从繁重的日常管理中解放出来,将精力聚焦于市场开拓与技术升级,真正实现了“1+1>2”的效应。
在农业产业创新活力迸发的同时,传统农业现代化转型也在加速推进。镇内170亩高原夏菜大棚生机盎然,350亩马铃薯试验田长势喜人,智能灌溉、品种改良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正悄然改写着传统耕作模式。
沿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脉络,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同步按下“快进键”。3.7公里的沿川经济带产业路通车在即,这条自西向东、贯穿三甲村与产业园区的道路将缓解镇内交通压力,成为带动经济繁荣的“新动脉”。道路沿线,近4万平方米的商贸综合体建设正酣,牛羊交易市场、饲草加工中心即将落成。
“建成后,这里将形成集销售、采购、加工、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那勒寺镇牛羊交易市场项目经理邓锐军表示,9.2亩的交易市场将推动当地牛羊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邻近的东乡县沿川饲草有限公司占地28亩,总投资超千万元。“每年8月借助粮改饲项目,我们免费为周边乡镇回收、打包玉米秸秆,打包好的饲料如果百姓不需要,我们就收购然后销往全县各大养殖场。”公司总经理马有苏福介绍,去年的饲料已被订购一空,计划今年8月投产的颗粒加工车间,预计年产饲草颗粒6000-7000吨。
随着产业和项目的稳步推进,镇里的人居环境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漫步安临路沿线,统一改造的民居整齐美观,小花坛点缀其间。正在积极推进的东乡五中至三甲路口街道提升改造项目,将残垣断壁变身崭新屋舍,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那勒寺镇南门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里,从杨家沟村搬迁而来的马松吉给一家七口已入住,上下两层带小院的“小洋楼”十分气派。“六间屋子全家够住了,家里水电气齐全,老人生活更方便了,孩子上学也近。”说起新房子,马松吉给满眼欣喜,“我是做羊生意的,搬到这里,出门就是水泥路,装车就能上高速,交通好了,买卖就更好做了。”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为了让孩子们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东乡五中总投资超 3000万元的教学楼、运动场和学生食堂项目正在加速建设。引号不成对,请注意核查。校专职副书记唐国军介绍,新建教学楼将配备24间现代化教室与多功能实验室,食堂可满足900人同时就餐。这些硬件设施的升级,不仅是改善教学环境的具体行动,更是那勒寺镇为搬迁群众解决后顾之忧,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举措。
基础强则底气足,产业兴则百业旺,生活美则民心安。那勒寺镇正以实干为笔,奋力书写沿川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那勒寺镇人大主席唐金龙:“自2025年开年,那勒寺镇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战略部署,严格对标沿川经济带建设指挥部工作要求,以‘四梁八柱’总体规划为引领,锚定‘产业驱动+项目引领+人居环境提升’三引擎,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