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东乡县2025年马铃薯晚疫病防控实施方案的公示公告
关于对东乡县2025年马铃薯晚疫病防控实施方案的公示公告
为做好以马铃薯晚疫病为主的病虫防控工作,有效控制其流行危害,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按照国家和我省2025年“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工作要求,紧紧围绕粮食大面积防病虫提单产目标要求,牢固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把马铃薯生产安全作为稳粮保丰收的重点任务,抓好以马铃薯晚疫病为主的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控策略,突出马铃薯晚疫病防控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加强监测预警、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适时组织应急防治,严防晚疫病快速扩展,保障马铃薯稳产增产。
二、目标任务
以马铃薯晚疫病为重点,兼顾早疫病、黑痣病、环腐病及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等重大病虫害,通过示范推广应用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科学用药等综合防控技术,严防马铃薯晚疫病大面积暴发流行危害。重发区实施3-5次、轻发区1-2次应急防治,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8%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8%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三、主要措施
(一)做好田间调查。充分利用马铃薯监测预警系统和监测设备,开展系统监测和调查,及时发布病情预报,及时汇报并争取县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把握防治最佳时机,争取防治主动。
(二)及时处理中心病株。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将病株连根及种薯块全部挖出,带出田外深埋(深度1米以上),病穴内撒施生石灰消毒,对病株周围50米范围内的植株喷施甲霜灵锰锌、烯酰吗咻、氟菌·霜霉威、霜脲·锰锌等药剂进行封锁控制,隔10天喷1次,喷1-3次,阻止病害扩展。
(三)加强预防和统防统治。如遇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适宜气温、连阴雨天气等情况,需要喷施苦参碱、代森锰锌、氟淀胺或氰霜唑等保护性药剂1-2次进行保护预防。块茎形成期,可选用代森锰锌、氟淀胺、氰霜唑等保护性杀菌剂全田喷雾2-3次进行预防。块茎膨大期,要严密开展田间监测,及时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可选用烯酰吗咻、氟噻唑咄乙酮、霜脲·喀菌酯、氟咄菌胺·烯酰吗琳等防治药剂喷施4-5次,与保护剂同时使用可提高防效,施药间隔根据降雨量和所用药剂持效期决定,一般间隔5-10天左右,喷药后4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喷。
四、资金补助使用
(一)补助范围。以马铃薯主产区和晚疫病早发区、重发区为重点进行补助,资金主要支持锁南、汪集、坪庄、龙泉、董岭等乡镇,开展马铃薯晚疫病为主的秋粮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
(二)补助内容。补助资金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防控,兼顾玉米等秋粮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主要用于我县9个千亩马铃薯示范点无人机飞防,每次飞防面积1万亩,共飞防2次,合计2万亩。
(三)补助方式。由县农业农村局统一组织采购社会化服务组织。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专业化防治组织、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承包防治、代防代治,提高防治效率。
五、实施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紧扣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切实增强防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根据我县马铃薯病虫发生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技术措施,明确具体实施区域、加强指导服务,严格资金和物资监管,切实做到责任到人、指导到户、落实到田,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资金监管。县农业农村局要按照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滞留和整合,要按照不误农时的原则,以最快的方式进行招标采购,快速做好防控作业准备,确保财政补助资金用足用好、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效益。
(三)加强技术指导。县农业农村局要明确重点区域,抓住关键时期和最佳防治节点,做好早防和预防,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全方位开展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防控技术培训宣传,加强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种薯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和病虫防治水平。
(四)加强督导检查。在病害防治关键期,县农业农村局积极配合省上派出工作组开展督导检查,并组派精干力量,深入防控一线,督查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尤其是晚疫病重发区,要采取进乡驻村的方法,督导防控工作开展。
东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5年8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