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念,全民植绿护生态—东乡县开展秋季义务植树活动
金秋时节,草木含章。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县域造林绿化步伐,连日来,东乡县组织干部职工齐聚G248线达板至凤山路口段,一场热火朝天的义务植树活动在这里有序开展,用实际行动为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推动县域生态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县领导马斌、马良佐、马德智、程建辉等参加。
“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安排,此次秋季义务植树主要承担两项重点任务:一是在G248线凤山路口至达板镇路口全长18公里的道路沿线种植行道树,选用云杉、侧柏两大主力树种,栽植云杉3000余棵,侧柏6000余棵,全县96个部门单位全员参与;二是持续在折红路沿线开展柠条补植工作,进一步巩固春季造林成果,确保生态建设‘种得活、管得好、能成林’。”县林草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杨虎龙在植树现场向记者介绍。
10月13日,清晨的G248线沿线,秋风微凉却挡不住干部职工们的植绿热情。活动现场,县领导率先垂范,手持铁锹、水桶,带头投入到植树作业中;各单位干部职工分工协作、默契配合,有的挥锹挖坑、有的扶苗定根、有的填土夯实、有的提水浇灌,从苗木扶正到土壤压实,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照植树标准规范操作,确保栽下的每一棵树苗都能扎根生长。铁锹与泥土碰撞的“铿锵”声、水桶传递的“哗啦”声、大家相互鼓劲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生动的“生态建设交响乐”。经过数日奋战,一排排新栽的云杉、侧柏整齐划一、昂首挺立,在秋风中舒展枝叶,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原本略显单调的道路沿线披上了一层清新的“绿装”,也让“全民植绿、共同护绿”的理念在劳动实践中深入人心。
此次义务植树活动的开展,既是东乡县推进生态建设的生动实践,更是县域林草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回溯过去五年,东乡县始终将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的总体部署,坚持“三个并重”原则推动国土绿化行动走深走实——坚持远近结合,注重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统一,既着眼长远生态布局,又抓好短期造林任务落地;坚持适地适种,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在选择树种时充分考虑本土气候条件与产业发展需求,实现生态保护与群众增收双赢;坚持协同推进,统筹集中造林与分片造林,打破部门、区域壁垒,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造林绿化工作格局。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东乡县林草工作更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生态答卷”:全县累计完成造林任务14.5万亩,新建和补植“绿色通道”“彩色通道”442公里,让绿色成为县域发展的主色调;先后实施陇中地区生态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国家储备林建设、折红路沿线生态造林、森林植被恢复、沿洮面山生态造林、折红路绿色长廊建设、布楞沟生态造林等一批重点生态项目,构建起多区域、多层次的生态防护体系;成功建成千亩以上造林点5个,造林规模持续扩大、造林质量稳步提升、造林成效日益凸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东乡县克服财政压力,千方百计筹措生态建设资金,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全县生态建设呈现出“规模大、质量高、成效好”的良好态势,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贡献了“东乡力量”。
“当前我县正处于降水相对充沛的时期,土壤情况良好,正是秋季植树的黄金窗口期。”县林草事业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高庆结合气象条件与苗木生长特性解释道,“此次在G248线选择云杉、侧柏作为主要树种,一方面是因为这两种树属于耐寒、耐旱的乡土树种,对本地气候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另一方面,它们四季常青,既能起到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的作用,也能提升道路沿线的景观效果。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将转向新栽苗木的后期养护,特别是要做好冬季灌水工作,确保苗木安全越冬,为后续生长打下坚实基础。”
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此次G248线义务植树活动,不仅为东乡县增添了一片新绿,更进一步浓厚了“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行动”的生态建设氛围。未来,东乡县将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锚定“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目标,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行动,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让绿色成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东乡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